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熱線
0451-51193066
有位患者家屬在后臺留言:“孩子確診精神分裂癥半年了,藥也按時吃,怎么癥狀還是反復?”這樣的問題,我在診室里聽過太多次。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像一場“持久戰”,而藥物是最基礎也最關鍵的“武器”。但現實中,很多患者和家屬對“正確服藥”存在誤解——有人覺得“癥狀好了就能停藥”,有人擔心“吃藥會變傻”不敢規律用藥,還有人自行調整劑量……這些做法不僅可能讓病情反復,甚至加重治療難度。今天我們就聊聊,得了精神分裂癥,到底該怎么科學對待“吃藥”這件事。
先講個真實的例子。52歲的李叔確診精神分裂癥三年,最初兩年一直按醫生要求吃抗精神病藥,癥狀控制得不錯,能正常上班、和家人聊天。去年他覺得自己“好了”,偷偷把藥減了一半,還跟老伴說“吃多了不好”。結果三個月后,他又開始出現幻聽,總覺得同事在背后議論自己,晚上睡不著覺,最后不得不回醫院住院調整治療方案。李叔的主治醫生說:“他的情況不是個例,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有‘病好了就停藥’的誤區,但精神分裂癥的復發率高達80%,其中一半以上和自行停藥有關。”
那正確的服藥邏輯應該是怎樣的?首先得明白,精神分裂癥的核心問題是大腦神經遞質失衡,藥物的作用是幫助調節這種失衡,就像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吃降壓藥一樣,它不是“洪水猛獸”,而是控制病情的基礎手段。但具體怎么吃、吃多久、怎么調整,必須交給醫生判斷。
舉個例子,有些患者覺得“藥吃下去馬上沒用”,可能剛吃一周就急著問醫生“怎么還沒效果”。其實大部分抗精神病藥物起效需要2-4周,有些甚至要6周以上。這時候耐心很重要——就像種花要等發芽,治病也需要給藥物起效的時間。如果吃了兩三個月確實沒效果,或者出現難以忍受的身體反應(比如頭暈、手抖、便秘),這時候應該及時找醫生溝通,而不是自己停藥或換藥。
還有漏服的情況。很多人漏服后會想“趕緊補一片”,但這對長期用藥的患者來說可能反而危險。比如一天吃兩次的藥,如果早上漏服,中午想起來,可以補一次;但如果快到晚上吃藥的時間了,漏服的那頓就跳過,千萬不要在短時間內吃雙倍劑量。否則可能導致血藥濃度過高,增加副作用風險。
家屬的角色也很關鍵。我見過很多家屬,一開始覺得“吃藥是患者自己的事”,結果患者藏藥、吐藥,病情悄悄惡化。正確的做法是,家屬要幫患者建立規律的服藥習慣——比如把藥放在早餐后固定的位置,用手機設置提醒,或者看著患者把藥咽下去。尤其是發病初期或癥狀反復時,家屬的監督能大大降低停藥風險。
另外,藥物治療從來不是“單打獨斗”。有些患者覺得“吃了藥就行,不用做心理治療”,但其實結合認知行為療法、家庭干預等心理支持,能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,減少對藥物的抵觸,還能提升社會功能,降低復發概率。就像給身體“治病”的同時,也要給心理“松綁”。
強調的是,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沒有“標準答案”,每個人的病情、體質、對藥物的反應都不一樣。有人可能吃一種藥就能穩定多年,有人需要聯合用藥;有人需要長期服藥,有人在醫生評估后可以嘗試減藥。這些都需要定期復診,和醫生保持溝通——不是“看一次病就萬事大吉”,而是要根據病情變化動態調整方案。
回到開頭那位家屬的問題,她的孩子后來回到門診,醫生重新評估了用藥方案,增加了藥物劑量并調整了服藥時間,配合每周一次的心理疏導。三個月后復診時,孩子說幻聽明顯減少,也能正常回學校上課了。他說:“以前總覺得吃藥是‘被控制’,現在才明白,這是在幫我找回生活的掌控權。”
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像一場需要耐心的修行,正確服藥是其中最基礎的一步。它不需要“神奇的方法”,只需要遵循科學的原則:相信醫生、規律用藥、及時溝通、家屬支持。記住,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——專業的醫生、溫暖的家人,都會是你康復路上最堅實的后盾。
【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】作為一所精神科專科醫院,是一支學術水平高、理論基礎強的醫療隊伍。他們在哈爾濱名氣很大,經常參加各種學術交流,對精神疾病的診治有獨到的見解,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,醫院醫生借助檢測設備快速控制病因,并給出個性化的診療方案,大大縮短了治療周期,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堅持患者至上的理念,努力為患者營造溫馨溫馨的就醫環境,讓患者有一個輕松的心情進行治療。此外,每位患者都有專門的醫生陪同,進行取藥登記、檢查治療、了解疾病、康復后護理等一系列問題,可隨時問詢,讓精神疾病患者就醫沒有障礙。
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在堅持平價收費的基礎上,出臺了多項優惠政策,每一位來京科腦康醫院就診的患者都有機會享受優惠政策。醫院的這一舉措,幫助了部分家庭困難的患者緩解了就醫壓力,而且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還開通了免費的線上平臺,方便患者隨時進行線上預約,讓患者方便就醫。
上一篇:精神分裂好轉跡象有哪些?哈爾濱治療精神分裂癥專科醫院
下一篇:沒有了